颱風 榴槤 (0103)
Typhoon Durian (05W)
中度颱風 榴槤 (0103)
2001 年 6 月 30 日早上,位於南海的低壓區增強為 熱帶低氣壓,並受東北面之副熱帶高壓脊引導向西北移動,天文台隨即在早上 7 時 40 懸掛一號戒備信號,當時 熱帶低氣壓 在香港以南約 650 公里。香港受到 熱帶低氣壓 的影響,當天多雲,有驟雨及雷暴。
當日下午,熱帶低氣壓 增強為 熱帶風暴,日本氣象廳亦命名為 榴槤 (Durian),熱帶風暴 榴槤 繼續向西北移動,逐漸接近香港。香港天文台在當日晚上 10 時 20 分改掛三號強風信號,香港亦轉吹強勁偏東風,離岸及高地間中吹烈風。
7 月 1 日清晨五時,熱帶風暴 榴槤 進一步增強為 強烈熱帶風暴,當時 榴槤 正集結在香港西南偏南約 350 公里,並繼續向西北移動,其外圍雨帶已經影響香港。
當天接近中午時候,Irwin Wong , Kelvin Woo 及 Brian Leung 到達石澳大頭洲追風 (各位不應模仿) 並在 12:50 - 12:55 巧遇水龍捲 (有關照片在下面資料中),該水龍捲在石澳和東龍洲之間的藍塘海峽出現,形成後向西移動,約五分鐘後在石澳後灘登岸前消散 (該水龍捲大致路徑圖)。水龍捲是在水面上出現的強烈柱狀渦旋,一般呈漏斗形並且由積雨雲底向下延伸至水面。水龍捲通常在有強對流活動或不穩定的大氣中形成。
榴槤 約在下午 2 時左右最接近本港,當時它位於香港西南面約 340 公里。香港天文台於下午 3 時 30 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 1000.7 百帕斯卡。
當日接近黃昏,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 再進一步增強為 颱風,從衛星雲圖上可看到其細小而清晰的風眼。雷達回波圖顯示出風眼的直徑約為 20 公里,並仍然向西北方移動,在黃昏開始遠離香港,趨向廣東西部。
7 月 2 日清晨,颱風 榴槤 登陸前的四小時左右,其中心風力達至最強,香港天文台估計其中心附近的最高風速約為每小時 130 公里,而最低中心氣壓則接近 965 百帕斯卡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(JTWC) 最強中心風力約 75 knots (140km/h)。
颱風 榴槤 在當日上午 6 時左右於廣東省湛江市附近登陸。隨著榴槤的登陸並開始減弱,本地風力也轉弱,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在上午 9 時 20 分除下。颱風 榴槤更在下午減弱為一 強烈熱帶風暴,並向西北偏西移動進入廣西南部,向著內陸推進。當晚 榴槤 再減弱為 熱帶風暴。
7 月 3 日零晨,榴槤在進入越南時消散。
在榴槤襲港期間,將軍澳一名婦人被一塊凌空吹起的木板擊中頭部受傷,香港九有多宗棚架鬆脫及大樹倒塌報告,觀塘一電燈柱亦被吹倒。
颱風 榴槤 的小資料:
日期:2001 年 6 月 30 日 ∼ 7 月 3 日零晨 (根據 JTWC , HKO)
最強時中心平均風力:
JTWC :75 knots (約 140 km/h) (一級颱風)
HKO : 70 knots (約 130 km/h) (颱風)
CWB : 沒有數據 (中度颱風)
最低中心海平面最低氣壓:
JTWC:約 965 hPa (百帕)
HKO :約 965 hPa (百帕)
CWB :沒有數據
壽命:約 4 日
颱風 榴槤 相關的衛星影像及天氣資料:
颱風 榴槤 外圍雨帶引發的 水龍捲 相關照片
大頭洲上風速(天氣未轉壞)
剛發現水龍捲,立時 手忙腳亂地(回想起此形容很好) 取出相機影
第五幅 (即將橫過 大浪排,大浪排是一些礁石組成,有一個燈塔)
第六幅 (因為要致電天文台報告,以及方位轉了而要走去另一邊攝影,因此中間那段沒有了)
第七幅 (在石澳後灘附近消散)
石澳正灘 (已懸掛紅旗)
2001年 7 月 2 日 01:30 之颱風 榴槤 (香港天文台紅外線彩色) (241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20:00 之颱風 榴槤 (香港天文台多普勒天氣雷達圖像) (93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09:00 之 熱帶低氣壓 (05W) (日本高知大學大範圍彩色) (72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22:00 之 熱帶風暴 榴槤 (日本高知大學大範圍彩色) (76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10:00 之 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 (日本高知大學大範圍彩色) (70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00:00 之颱風榴槤(圖左)及熱帶低氣壓(06W)(圖右) (日本高知大學大範圍彩色) (75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13:30 之熱帶風暴 榴槤 (JTWC 高解像度可見光) (28 kb)
2001年 7 月 5 日 13:30 之 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 (JTWC 高解像度可見光) (32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0:25 之 熱帶風暴 榴槤 (CIMSS 色調強化) (82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0:25 之 熱帶風暴 榴槤 (CIMSS 水氣) (62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09:00 之 熱帶低氣壓(05W)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77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12:00 之 熱帶低氣壓(05W) (中心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7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12:00 之 熱帶低氣壓(05W)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0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18:00 之 熱帶風暴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7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18:00 之 熱帶風暴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3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22:00 之 熱帶風暴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1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5:00 之 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4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5:00 之 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76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9:00 之 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74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17:00 之 颱風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7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17:00 之 颱風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3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19:00 之 颱風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6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19:00 之 颱風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2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00:00 之 颱風 榴槤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0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10:00 之颱風榴槤(圖左)及熱帶風暴尤特(圖右下)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4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10:00 之颱風榴槤(圖左)及熱帶風暴尤特(圖右下)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79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19:00 之颱風榴槤(圖左)及熱帶風暴尤特(圖右下)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彩色) (42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19:00 之颱風榴槤(圖左)及熱帶風暴尤特(圖右下) (中央氣象局紅外線色調強化) (84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5:00 之強烈熱帶風暴 榴槤及附近海平面風場 (QuikSCAT 連由John Yeung繪製的風圈) (78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3 日期間香港總雨量分怖 (香港天文台) (125 kb)
2001年 6 月 30 日 08:00 之 地面天氣圖 (香港天文台) (182 kb)
2001年 7 月 1 日 08:00 之 地面天氣圖 (香港天文台) (185 kb)
2001年 7 月 2 日 08:00 之 地面天氣圖 (香港天文台) (197 kb)
2001年 7 月 3 日 08:00 之 地面天氣圖 (香港天文台) (188 kb)
下表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的定位及強度的總覽:
日期 (香港時間) |
經緯度 及 中心平均風力 (JTWC) |
2001 年 6 月 30 日 02 時 |
16.2 N 116.4 E 25 knots |
2001 年 6 月 30 日 08 時 | 16.6 N 115.7 E 35 knots |
2001 年 6 月 30 日 14 時 | 17.3 N 115.0 E 40 knots |
2001 年 6 月 30 日 20 時 | 18.1 N 111.4 E 45 knots |
2001 年 7 月 1 日 02 時 | 18.8 N 114.3 E 55 knots |
2001 年 7 月 1 日 08 時 | 19.2 N 112.8 E 55 knots |
2001 年 7 月 1 日 14 時 | 19.7 N 112.1 E 65 knots |
2001 年 7 月 1 日 20 時 | 20.2 N 111.5 E 70 knots |
2001 年 7 月 2 日 02 時 | 20.9 N 110.8 E 75 knots |
2001 年 7 月 2 日 08 時 | 21.4 N 109.8 E 75 knots |
2001 年 7 月 2 日 14 時 | 21.7 N 108.7 E 70 knots |
2001 年 7 月 2 日 20 時 | 22.1 N 108.1 E 60 knots |
2001 年 7 月 3 日 02 時 | 22.8 N 107.5 E 40 knots |
陸上消散 (Dissipating over land) |
Made by Brian Leung
1-2-2002